糖尿病起因,和治疗护理表现

发表时间:2014-03-21    出处:    作者:

 糖尿病定义: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导致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胰岛素分泌缺钱和胰岛素作用缺陷单独或共同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病因: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临床表现

1.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3.手足麻木,视力模糊下降

糖尿病患者出现轻度并发症,多见于二型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以及微循环病变

 

 

治疗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知识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 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二)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

根据糖尿病的病理机制: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作用缺陷,可把药物分为四大类:促泌剂,增敏剂,双胍类抗糖药以及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同时可根据作用时间分为超长效·长效·中效作用于基础血糖,短效·超短效作用于餐后血糖

 

通常选择使用口服药是在通过饮食和运动不能很好控制住血糖的情况下。常见的口服降糖药有:达美康,二甲双胍,拜糖平,卡博平,卡司平,诺和龙···等等

 

2.胰岛素

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三)运动治疗

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强调为微微出汗即可

 

(四)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讲究少食多餐

 

日常护理

1.糖尿病容易发生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眼、四肢的并发症,因此要选择合适的鞋子,注意脚部的保暖,选用透气吸汗的纯羊毛和纯棉袜子,尽量不要在室内外赤脚行走。每天要用温和的肥皂洗脚,水温不要超过体表温度,脚浸泡在水中的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特别注意清洗脚趾间的皮肤,洗完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洗澡时应以温水为宜,切忌温度太高

2. 最好自备测糖仪,每天定期测量血糖;坚持每天服用或注射降糖药物,按医嘱或者说明书使用降糖药物,不能随意减小剂量,也要切忌超量使用从而导致低血糖

3. 口袋里经常备有些糖果、饼干,如果外出时或者使用降糖药物后出现头晕目眩等低血糖症状,须立即吃些食物或者糖饼,或喝一杯糖水。糖饼、糖水只能在低血糖时吃

4.保持愉悦的心情,切勿心烦意燥,注意不要感冒或者外伤感染等等

 

(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897490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