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冬季健康头号杀手,如何防?
近段时间,很多地方气温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加大,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冬季成为各种疾病的多发季。如机体不能适应这一变化,抵抗力下降,一些“老毛病”特别容易复发,尤其是呼吸系统及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
尽管心脑血管病四季均可发生,但统计资料表明,冬季的特殊气候条件,使之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
心脑血管很“怕冷”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心脑血管疾病有多种,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栓等,而冬季更是此类疾病的高发季节。
寒冷会令人体的血管收缩,而且出汗减少,从而刺激血压上升。人体机体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流加快、血管的外围阻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或血管栓塞等。此外,寒冷时人的活动量减少。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也因而减少,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以冠心病患者为例,冬季多表现为乏力、气短、胸闷,如果出现此类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调整治疗方案,谨防气温骤降引发脑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
正常人在冬季也可能患上心脑血管病。如果突然出现讲话含糊不清、上肢无法向上举、发生拖步、走路不稳症状,都有可能是急性脑中风发作的征兆。
5招科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生活规律:早晨气温低,不适宜晨练。早上6-10点,是人体血压较高的一个时段,出门过早,受到寒冷刺激,较容易出现心脑血管问题,中老年人最好在早饭后10点再锻炼
2、适量运动:要根据身心情况锻炼身体,每天有氧运动不少于30分钟,不要选择爬山、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项目。
3、保持乐观态度:避免情绪大起大落。研究表明,心脏和血管对情绪反应最为敏感,过于兴奋或生闷气都会导致血压波动,诱发疾病。
4、注意饮食:在饮食上不要吃得太油,饭菜宜清淡,多吃些蔬菜和瓜果。多吃豆制品;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5、定期检查:定期做身体检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浓度。老年人应每年做体检一次,并要对血压、血脂、血糖进行监测。调整用药量,避免血压反复波动。一旦出现胸闷、气急、咳嗽、头痛、头晕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这样吃,吃走八种心脑血管病
高血压
1.多吃茄子,可改善微循环。
2.多吃高钾食物。钾可促进身体中多余的钠排出。苹果、香蕉、橙子、橘子、柿子等色彩鲜明的水果和西兰花、菠菜、芹菜、苋菜等深色绿色蔬菜都富含钾元素。
3.多喝菊花茶。菊花有助于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降低血压。
高血脂症
1.常吃木耳、香菇,可改善脂类代谢,降低肝脏中的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
2.多吃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荞麦、燕麦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能抑制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胆固醇水平。
冠心病
1.常吃芹菜。芹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平肝舒压、预防便秘、防癌抗癌等功效;芹菜的叶茎有降血压、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多吃猕猴桃、柑橘、柠檬和紫皮茄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促进心肌代谢,增加血管韧性,使血管弹性增加。
心肌缺血
1.多吃洋葱。心肌缺血患者每日食用100克洋葱,降血脂作用较好。
2.多吃荞麦,可调节心肌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
1.多吃香蕉。香蕉含有丰富的钾,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保护心脏的作用,香蕉还可润肠通便,避免用力排便,引起心脑血管意外。
2.多吃叶类蔬菜、橙子、黄豆等富含叶酸的食物。每天补充5毫克叶酸,能起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每天吃500克绿叶蔬菜,喝一杯豆浆或饮一杯橙汁,可摄取足够的叶酸。
脑卒中
1.多吃含镁丰富的食物。镁可以保护脑细胞不受到缺血后的继发损伤的危害。除蔬菜外,小米、豆类、辣椒干、干蘑菇、冬菇、番茄、海带、紫菜、杨桃、桂圆花生、核桃仁、芝麻酱等也富含镁。
2.多吃海带、紫菜、虾米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
心肌梗死
1.生食大蒜可降血脂,并有增强纤维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每天吃两三瓣大蒜,是降压的最好最简易的办法。
2.饭后吃点醋,可软化血管。
脑梗死
1.每天一个苹果,能有效保护血管、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2.多吃香菇,能起到降血压、降胆固醇、降血脂的作用,又可预防动脉硬化、肝硬化。
3.喝点芹菜汁,降压降脂。